科学之光,点亮思维 |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青年科学家班主任杨洋与光华学子共话科研

发布时间:2020-12-07 浏览量:562

123日下午,“光华讲堂:青年科学家班主任专场”活动顺利举行。来自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青年科学家班主任杨洋老师以“那些物相平衡界面中不够完美的‘受气包’原子们”为主题进行专题报告,普及了关于固液相变界面原子的科学知识,并分享了个人的科研经历和感悟,以此加深同学们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和体会,同时激发书院学子的科学热情和科研兴趣,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杨洋,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金属凝固原子模拟技术与算法开发,液相界面体系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理论。


简单之美 复杂原理

杨洋老师以多个生动的物理实验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引,介绍了固液相变过程中的有趣发现,并以此深入,透过简单的现象揭示其复杂的本质,向同学们展示了固液相变界面处宏观上产生树枝状晶体,微观上则体现在原子的受力情况。与其他位置原子所具有的规律性不同,界面处原子的“担子”更重。在杨洋老师清晰的讲述和举例中,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物理之美。


行路致远 上下求索

在大学时,杨洋老师发现自己对凝聚态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此领域继续深造。杨洋老师与同学们分享了建立实验室、进行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的经历。他与他的学生曾亲自动手组装较便宜的硬盘以实现更好的性能。杨洋老师也在教育工作中实现教学相长。这些经历让同学们认识到从事科研工作需要吃苦耐劳、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选择科研之路,便要义无反顾,坚定前行。


科研感悟 人生选择

产生树枝状晶体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他们选择成为这种状态,可以看作从一个“落后”的状态进行革新,最终达到“先进”的状态。而一个国家或文明也可理解为晶体的生长,在循序渐进的发展和进化中产生新的、更加完善的秩序。

在固液相变界面处的原子是独特的,他们会不断受到压力或拉力。杨洋老师从这些不够完美的原子中认识到:如果一个人选择做带领小团体、班级、工作单位、民族、党派、国家、或全人类前进的领袖、弄潮儿,那么他必将在“界面”承受委屈与重压,面对困惑与抉择。有勇气选择,便要有底气承担。


寄语学子 互动交流

杨洋老师建议对科研工作感兴趣的同学们在本科阶段尽早进入课题组,以进行系统的科研训练。同时,阅读学术论文和学术期刊、参加学术报告等也会提高科研工作素养,锻炼科研工作能力。

杨洋老师寄语同学们,从事科学研究需精益求精,追求“state-of-the-art”,同时决不能造假。科研如爬山,上山多险阻,有时人们会犹豫是否下山,这时需要发挥韧性,坚持在科研之路上砥砺前行、从一而终。

在活动最后,现场同学向杨洋老师提问:物理专业的同学现阶段能为科研做哪些准备。杨洋老师认为,在大一期间,同学们可以联系老师就科研相关事宜进行了解,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多多询问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关于如何在上课过程中保持积极性,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问题,杨洋老师回答道,同学们可以在课前去查询,即将学习的内容是否被有效应用在研究领域甚至是研究前沿,在了解知识的应用范围后,同学们将会获得更大的动力,同时这也开阔了学习这类内容的思路。

探索,让未来变得很近。科技,让梦想走得更远。通过这次专题报告会,同学们收获了科学知识,明白了科研之路上苦与乐的必然。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太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发掘,无数的可能,等待我们去寻找!

文案|翟金

图片|赵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