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光华书院关于第七届“互联网+”大赛的宣讲与指导

发布时间:2021-06-19 浏览量:101

上周日,光华书院创新创业中心组织了一场关于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的赛事宣讲和参赛辅导活动,特邀创业孵化公司海星纪元CEO魏晓语运营经理王仕杰以及书院双创中心指导老师姚燕珊,以线上讲座的方式,就赛事分析、项目设计思路与创新成果转化、商业计划书撰写指南与案例分析、校赛报名与实操指导等几个方面作全面的讲解指导。


一、赛事解析

魏晓语老师首先从“互联网+”大赛的背景和赛事流程开始讲起,重点指出,赛事项目目前完全不局限于互联网,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加。

从发展趋势中来看,当前,“互联网+”大赛已经成为高校直接推动创新创业的一个主要推手。在获奖情况上,奖项也越来越青睐技术导向型、技术门槛较高的项目,如云大物移(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领域,而对于行业热点项目,则需要有新模式和严谨完善的商业验证。

魏晓语老师还提出,双创项目在评审时尤其注重创新维度,对产品创新性,技术创新性要求严格,如专利、论文、获得专家认可度、专利查新、产品先进性的客户调查报告等方面的审查。建议我们参赛团队反复打磨项目。逐步完善、强化项目可行性。

二、成果转化

魏晓语老师还对从大创到“互联网+”的转化作了指导。提出选题应解决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契合国家重大战略和“十四五”规划

对于如何发现实事热点、科技创新和新兴前沿项目,魏晓语老师建议我们可以参考核心期刊论文被引用频次,以此来发现或者鉴别项目。

对于如何构建研究问题,魏晓语老师提出了细分研究领域、筛选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选题、拟定研究问题四步方法。具体转化流程可分为市场分析、用户分析、用户调研、定义需求、解决方案、原型开发、市场验证、产品迭代八个部分。


三、BP撰写实务

王仕杰老师就商业计划书的撰写作了具体讲解,首先提出商业计划书的主要作用,不仅对项目进行梳理、查漏补缺,也是获得风险投资、申请银行贷款、申请政府补贴的必要书面材料。

商业计划书的核心内容就是说明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我们怎么完成目标?我们为什么能做成?我们需要什么?包含总体纲要、项目概况、市场分析、竞争对手、团队介绍、营销计划、财务预估、发展规划等内容。

在具体操作方面,王仕杰老师建议同学们给项目起一个可以突出项目定位的有亮点的名称,对产品服务的展现需要清晰、具体、全面。

在项目总体纲要方面,王仕杰老师强调了要向评委老师着重指出项目面向的客户群,以及面对的痛点和需求

市场分析必须证明市场有较大的容量规模,较快的成长速度,以及强烈的市场需求

竞争分析中需要从整个项目领域入手,对竞争对手分类,说明自己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同类产品有何优势和竞争力

营销推广应列出项目的主要销售方式,销售渠道、销售渠道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相应的营销预算等。

团队介绍最好突出关键性从业经历,专业能力、个人背景、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和稳定度

公益项目同样重视商业模式,和具体量化的项目成本和收入。

在发展规划方面,王仕杰老师着重指出了发展规划必须符合项目实际情况,符合项目团队所拥有的资源和实际能力。


四、参赛支持

姚燕珊老师特别强调,本届“互联网+”大赛相比往届,在赛道分组设置上有新变化,高教主赛道创意组特别区分了本科生创意组和研究生创意组,因而对本科生而言相比过去有更大的优势和获奖可能性。“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商业组也把原来的“商业组”一分为二,根据项目发展阶段的不同,分为“创意组”和“创业组”,这也使得社会实践项目在红旅赛道会有较大空间,特别鼓励同学们在乡村振兴主题上深入思考

姚燕珊老师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互联网+”大赛。参赛经历对于各专业学生,不仅可以在赛事中成长锻炼能力,而且可以丰富第二课堂履历,有利于未来实习就业。书院也会开展参赛辅导,帮助参赛团队,不同层面同学更好参与“互联网+”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