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半垂,举国同悲。4月4日,庚子年清明节,全国各地各族人民深切悼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
10时整,防空警报鸣响,习近平等向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
倒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的英雄,有默默奉献的医务工作者、坚守岗位的公安民警、敬业的基层工作者、热诚服务的志愿者,他们最后的身影留在了工作岗位上。今天,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今天是沉痛、值得铭记的日子,家外面传来很响的警报声,我喊来孩子告诉他停下手上所有的活动,告诉他今天是全国哀悼日,解释要用这个仪式哀悼所有在抗击病毒战争中逝去的英雄烈士和同胞,他似懂非懂但认真聆听,解释完自己已泪目…对于很多人来说我们这个冬天被困在了家里,无法好好拥抱春天,但是对于这些逝去的人他们永远被困在了2020年的冬天,白衣执甲,时代英雄,英雄们、同胞们你们安息吧,我们将好好生活,永远铭记,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光华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褚娇娇
2020年4月4日上午十点,警笛长鸣,举国同悲。我们如今的生活正在逐渐步入正轨,而在这场疫情中牺牲的烈士和离世的同胞们却再也看不到今天的阳光。近三个月抗疫过程中,总有身影隔离了病毒,总有肩膀扛起了责任,他们的牺牲和付出让我们在磨难中成长,在悲痛中坚强。疫情终将结束,伤痛的记忆也将被时光抚平,但那些英雄的身影,那些生命的光辉将永远铭刻:历史会记住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捍卫,记住那些不屈的身影,记住那些挺起的脊梁,武汉是英雄的城市,中国是英雄的国家,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愿山河无恙。
——光华书院学生党员郑惠宁
2020年4月4日10时,我在武汉,听着窗外连绵不绝的汽笛声,一边回忆着近两个月焦虑的防疫生活,一边默念着“381”这个沉重的数字。相比381名烈士所献出的后半生,三分钟的默哀并不足以表达我心中的感激之情。疫情的控制是因有你们的奉献,武汉的坚挺也因有你们的坚持。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而你们是永远的英雄。我愿日夜祈祷,许你们来世无病安康。
——光华书院湖北武汉籍学生潘瑾
特殊的2020、不一样的清明节,防空警报拉响,举国共同肃穆,表示对抗击新冠肺炎病毒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哀悼。作为一名家在外地的少数民族学生,虽然被困湖北,但是在宜昌近两个月的生活让我切实体会到了华夏儿女对“为国为家”这个神圣使命的真实诠释,此前的担忧和不安全部化作对祖国的强大和温暖的感动,感谢你们用自己的生命和力量,为我们点燃希望。愿所有在疫情中逝去的英雄和同胞安息。
——光华书院少数民族学生买尔哈巴·艾合买江
上午十点整,汽笛长鸣,肃立默哀。如今凛冬消散,山河无恙,而你们,默默留在庚子年的冬雪里。与病毒顽强斗争的你们,终把宝贵的生命和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屈不挠的精神,融入祖国的山河。群山永远记得你们,江河永远记得你们,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不会忘记你们。今日,我们以国家的名义,以中华民族的名义,向牺牲烈士与逝世同胞致以沉痛哀悼,也向所有无畏逆行的白衣天使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光华书院入党积极分子孙涵彦
2020年4月4日上午10时,举国哀悼的三分钟,世界变得好安静,唯有响彻云霄的鸣笛声。记忆回到08年,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们,不能深刻地理解悲伤。12年过去了,这3分钟变得更加沉重,当时的小学生已长成了一个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置身于哭泣般的警报长鸣中,我们更能感同身受。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写道:“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我们经历迷茫、痛苦、自责、自我怀疑,最终回归坚定,团员青年应永不停止思考要做什么,要改变什么,要如何把前车之鉴刻在心里,并把思考化作实际行动,不惧风雨,勇挑重担。
——光华书院团员青年陈欣蔚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无数医务工作者和普通百姓为抗疫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一批批疫情逝者的名单里,有医务工作者,有公安民警,有基层工作者,也有普通市民。这些勇敢的人们参与一线救治工作,不惧疫情风险、保障救治需要和物资供应。他们是疫情发生时勇敢奔赴一线的“逆行者”。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怀念那些守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勇士,在以后的每一个日子里,我们都应该保持心中对抗疫英雄无上的敬意,对每个不幸逝去的同胞及其家属保持最真切的关怀,勿忘逝去的同胞,在未来的日子里始终团结一致,共同守护好我们美丽的家园!
——光华书院第三期党校学员张嫣然
光华书院抗疫志愿者张涵琪以书笺形式表达哀思
动图来源 | 南方都市报
出品 | 光华书院信息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