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读书会 | 第四期读书推荐

发布时间:2020-04-22 浏览量:97

与书约会

423日“世界读书日

光华书院响应

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

以书为名,与春相约

策划了一场“光华与书的N个约会”

主题读书日活动与君云上相约


怀揣一本好书

与春风撞个满怀

斗转星移,所谓千年一瞬,吕老娓娓道来

在另一个小小世界

光华与书的戏码悄然上演

这个春天注定不平凡


本期推送:

我们将4本不同类型的经典书籍呈现给大家


01《为什么读书》

作者:夏尔·丹齐格

作品简介:

文学是毫无用处因而无关紧要的吗?人们通过阅读向生活抗议,还是获得生命的扩展和延续?我们在阅读中寻找炫目的新鲜感,还是对自我判断的印证?获得智慧必得以泯灭童真为代价吗?……围绕各种读书话题,丹齐格在书中分享了他精辟独到而又体贴入微的阅读心得:阅读是文学的姊妹,读者借助他们展开与死亡和时间的拉锯战。

精彩片段:

信息化将更好地为权贵服务,他们可以把人类安置在狭小的公寓里,因为人类不再需要图书馆,而一切都存进了iPad ;有朝一日,当所有一切被浓缩成一个极小的红点,它将焦躁不安地闪着光,然后,亮光断断续续、越来越少,它,终将熄灭。因为再也不读书,人类将重返自然状态,与动物无异。

推荐理由:

作者语多机锋,善以金句箴言道出各种微妙的阅读智慧。有关于读书情状另类而精辟的惊人之语,也有对作家作品精彩绝妙的讨论、不留情面的讽刺和令人发噱的比拟,读来让人大呼过瘾。它只给我们带来一个渴望:读书!


02《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作品简介:

《中国通史》分上下两篇,五十四章节,内容包括婚姻、中国民族的由来、中国史的年代、夏殷西周的事迹、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等。

精彩语句:

1、每个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国王光玩,不管政事,压迫人民,激起农民起义,就有了新的朝代来代替。

2、如果我是国王,我会好好治理国家,让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裕。

推荐理由:

吕思勉是史学界公认的旧籍读得最多的一位学者,谭其骧称他“以史学名家而兼通经、子、集三部”,二十四史通读数遍,为学界同人传为美谈。他的国学基础深厚,但治史的意趣却不保守。正如王家范所说:“先生于著作中常透出一些精彩议论,知道他实得益于对社会学、人类学等新知识的吸收,社会经济、社会组织、社会生活都进入了他的中国通史,实为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先驱。”


03《如何用阅读改造大脑》

作者:茂木健一郎

作品简介:

阅读什么书最能锻炼大脑?如何将读到的内容活用于我们的人生?本书中,作为日本知名脑科学家,作者从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凭借独特的阅读理念,汇集数十本优质书籍的智慧精华,为我们解答有关阅读的核心问题,内容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精彩片段:

1、假如读过的书可以在脚下堆积起来,成为一个人看见远处的基础,那么准备读的书就好比天空中的片片云彩。

2、人类若以“自己因缺少某样东西才没能获得幸福”为借口,执着于某种事物的话,反而会导致自身的不幸。这是幸福的一个特点,这种行为被称为“聚焦错觉”(执着于对某种事物的幻想)。

3、我认为真正的智慧是尽量多接触书本,将个人从“必须这样做”“应该是这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推荐理由:

每章的最后会有一个总结,让你会在回忆一下这个章节的内容。用对读书法,在潜移默化中改造大脑的思维结构,提高面对不同人生时的共鸣力,与他人交流的沟通力,用文字表达自我的写作力,让生活变得更加从容与幸福。或许这就是阅读的意义。


04《消失的微生物》

作者:马丁·布莱泽

作品简介:

《消失的微生物》回顾了抗生素的发现如何开启了医学的黄金时代,而后追溯了我们对抗生素的滥用如何影响了我们体内的微生物群落,助长了现代瘟疫:肥胖,哮喘,过敏,糖尿病,以及某些形式的癌症。布莱泽的研究暗示着幼儿阶段抗生素的使用对长期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作者带领读者重温了他实验室所做的突破性的研究工作,使我们可以目击第一手的资料。

精彩片段:

麻疹病毒要生存,必须隔一两周就感染一个新的宿主,就像传销,它迫切地需要新的受害者。事实上,麻疹只有在规模50万以上的易感染人群中才能得以维持。

推荐理由:

施一公、何帆、姬十三、王立铭联袂推荐,赵立平教授倾情作序。这是颠覆常识,激动人心,人人都能读懂的科普力作。重新认识你的身体,你真的是自己的主宰吗?对现代生活的全新认识,你的很多“常识”都out了!



周国平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流。”在古与今,庞大与细微之间,生活中寂寞的辰光被换成了巨大享受的时刻。


在过去的三期读书推荐中,我们从林海雪原走向茫茫宇宙,从计算机诞生之初走向人工智能蓬勃发展,从筚路蓝缕走向繁华盛世……属于阅读的长征仍未停止,我们今后还将继续为大家奉上更多的经典。

光华与书,未完待续……


文案丨杜依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