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地阐明了开好思政课的长远意义,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点。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面对习总书记的精彩“金句”,会后,光华书院党委组织学生党支部学习了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让我们听一听学生党员是怎么说的!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学生学习感想
大中小学是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接受教育、发展思想的重要场所,必须在这里开展适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青年思想的成熟提供必要的养分。习总书记对思政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事物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也符合人类认识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在开设思政课的过程中,要重视大中小学的德育衔接,要遵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客观规律,这是教育和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必要条件。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吴子豪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提升到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基础的新高度上,我有切身感受。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修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伴随着我们成长成熟,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扎根发芽,由简至难,从抽象到具体,从入脑入心到入行。政治理论学习恰如阵阵甘霖,不断浇灌我们每个人心中政治素养的苗,当政治素养的苗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之时,便是我们少年强国之时,中国梦实现之日!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赵丽
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我深刻明白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下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树立、发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指引着我们当代青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责任担当意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习总书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这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思政教师要“理直气壮地开好思政课”,而我们大学生更要潜心贯注地学好思政课。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杨陈珏
习总书记将我们所处的青少年阶段生动地比喻为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格致诚正”是光华书院的院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应当是每个人的追求。一个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的腾飞,离不开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的不懈思索,为民族复兴力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如今,习总书记发出了“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号召,作为大学生要不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管媛媛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达成教育根本任务的根本保障。我们能否办好思政课?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是我们开展思政课的坚实保障;再加上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绝对有信心办好思政课!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 王顺狄
“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建立一支 “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教师队伍,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的关键。一个好的榜样,一支优秀的思政教师团队,是能够以身作则,由内而外的感化青年学生的。以身示范,这便是最好的宣传与教化。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王书琴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的教育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合作,怎样高效,且让学生不抵触甚至愿意主动去培养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思政课教师。一个认真负责,思想有深度,上课富有趣味的思政课老师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普及深化起巨大的推进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彭君科
韩愈于《师说》一文中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社会中一直承担着教育祖国的未来的重要使命,而思想政治理论老师更是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历史重任。习总书记说过,我们要扣好我们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生正处在养成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他们作为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需要老师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老师的引导。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思政课教师须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承担起历史的重责,为努力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吴易难
习总书记说,思政老师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举足轻重,言传身教之间,很有可能影响学生一辈子——特别是在学生形成价值观的时期。思政老师不仅仅是通过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来教育学生,更是要端正自身品行,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师范生,我一直都将自己的品格培养和理论知识学习看得同等重要。因为我知道,我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也立志做一位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老师。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杨婷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历史的浪潮不断奔涌向前,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必将由老一辈共产主义者落到青年人身上;教育正是民族之魂,而青年人要承担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政治理论学习必然时时摆在重要位置。如何让他们心中从一开始就根深蒂固地播下希望的种子、树立正确的思想,便需要思政课教师在人类灵魂的塑造过程中倾心尽力。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于青年人的意义极为重要,思政课教师的正确方向引导,乃是青年人未来发展道路的关键内在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罗梓菁
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每个人都须坚定自己的信仰,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我想,这既是加强思政教育的目的,也是国家兴盛的基石。曾听一些外国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实在是不能苟同中国人口基数庞大,难以确保每个人都要有所信仰,在我看来,没有信仰的人只是少数。对于中共党员来说中国共产党便是我们的信仰,信仰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精神支柱。紧跟党的步伐,加强政治建设,我们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处变不惊;心里有一杆秤,任何事情上保持政治清醒,便不会有所犯错。也正如方志敏所说: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我想,这也适用于每一个人。信仰至上!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本科生冯维娟
“家国情怀”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既是对行孝尽忠,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乡土情结,天下为公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观念相联系,又是对这种传统观念精髓的提炼和升华。正如习总书记在会议上谈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只有把对家国的感情升华成一份情怀,一种寄托,家国情怀才能成为一种精神归属,才能把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也才能指引个人,社会和时代的前行。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张新宇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对习总书记所强调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感触很深。在我看来,优秀的老师精湛的不只是教学,更是为人处世的品格和无法磨灭的人格魅力。华东师范大学的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时刻砥砺着我们,作为师范生的自己也立志成为一名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的人民教师。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安雅琦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重中之重。但思政课堂不能仅仅拘泥于理论学习,而是要落实到实处,贴近于生活。并且不能停留在个人层面,而要放眼于社会,放眼于国家。从国家的政治、政策、经济文化等领域深刻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同时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加强思政课程的实践性。从实践中理解理论,应用理论,利于引导学生成为立志为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8级本科生张兴宇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是贯彻党的思想政治理论建设最好的方式,“从上到下”,逐步影响其他人,真真正正的让全体青少年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我想这也是习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一个目的,调动青少年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家学习、学好思想政治课成为一种荣誉。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2017级本科生 宋尧海
图片 | 陈雨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