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伊始 难度更进一层的专业课
更多的知识 更甚的繁忙
相信同学们都是既兴奋又疲惫
本期读书会为大家带来4本科学人文类读物
它们将向你展示
理学科的魅力
好书推荐
《数学简史》
——确定性的消失
作者:
[美]莫里斯·克莱因
书籍简介
25个世纪以来,数学史上发生了三次危机:非欧几何对欧氏几何的冲击、无理数的发现及数的扩张、微积分带来的分析困境;而集合论悖论和其他逻辑悖论出现,又使得数学大厦一次次面临倒塌的危险……
本书探讨数千年来数学在直觉、逻辑、应用之间穿梭往复的炫目旅程,再现真实数学的发展过程,阐述数学的起源、数学的繁荣和科学的数学化,直到当代数学的现状:数学与确定性(逻辑,严密性,完备性)渐行渐远。
莫里斯·克莱因,20世纪伟大的数学哲学家,于本书中透过数学史上的大事件,一步一步剥开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变迁的脉络。
精彩片段
毕达哥拉斯学派之所以能把音乐归结为数与数之间的简单关系,乃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下列两个事实:第一,弦所发出的声音取决于弦的长度;第二,两根绷得一样紧的弦,若一根是另一根长的两倍,就会产生谐音。
数学家康托尔(Georg Cantor)曾这样评述这种无知的保守:一旦错误的结论被广泛接受,那么它将不会轻易地被放弃,而且对它懂得越少,则它的地位越牢固。
推荐理由
克莱因对当代数学研究方法持批评态度,他认为大多数学家从现实世界退缩而转向关注于数学之中。他们抛弃了数学的传统与遗产。本书是他对当代数学处在自给自足和自我设限的境地的最知名反思。
在本书的行文之间,克莱因能够几乎不借助公式,用数学来解析思想,将数千年的 数学探讨如此深入,是探究当代数学发展不可错过的一本佳作。
《复杂》
——诞生于秩序与混沌边缘的科学
作者
[美] 米歇尔·沃尔德罗普
书籍简介
美国的一些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越来越无法忍受自牛顿以来一直主导科学的线性和还原的思想束缚,他们在各自领域发现,这个世界是一个相互关联和相互进化的世界,并非线性发展的,并非现有科学可以解释清楚的。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不仅存在着混沌,也存在着结构和秩序,他们逐渐将自己的新发现和新观点聚集起来,共同努力形成对整个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一个全新的认识。米歇尔·沃尔德罗普,Science的主编之一,一名学者,一名记者,以他深入的文字对复杂性科学作以详解。
精彩片段
“进化过程中的放弃和尝试并不只是形成一个优良的动物,而是在于发现优良的建设砖块,并将这些建设砖块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许多优良的动物。”
在花了三百年的时间把所有的东西拆解成分子、原子、核子和夸克后,他们最终像是在开始把这个程序重新颠倒过来。他们开始研究这些东西是如何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而不再去把它们拆解为尽可能简单的东西来分析。
通往诺贝尔奖的辉煌殿堂通常是由还原论的思维取道的。
推荐理由
这是一本关于复杂性科学的书——这门学科还如此之新,其范围又如此之广,以至于还无人完全知晓如何确切地定义它,甚至还不知道它的边界何在。然而,这正是它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每一个自组织的、自我调整的复杂系统都具有某种动力。这种动力使它们与计算机集成电路块和雪花这类仅仅只是复杂的物体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复杂系统比它们更具自发性,更无秩序,也更活跃。沃尔德罗普,作为一个专业能力过硬的记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复杂性学科作以基础的解说。阅读此书,你将爱上复杂网络与物理学。
《自私的基因》
——我们该如何认知自己?
作者:
[英]理查德·道金斯
书籍简介
人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人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人们的政治见解当会重新获得活力,并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必将对自己受苦受难的许多根源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理查德·道金斯在本书《自私的基因》中,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的这一重要部分,用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介绍给读者。
精彩片段
在许多情况下,雌性动物因雄性动物不拥有一块领地而拒绝同其交配。有时,雌性动物由于其配偶被击败,领地被占领,而很快就委身于胜利者,这些情况的确时常发生。甚至在明显是忠诚的单配留物种中,雌性动物许配的可能是雄性动物的领地,而不是雄性动物本身。
属于同一物种的生存机器往往更加直接地相互影响对方的生活。原因之一是,自己物种的一半成员可能是潜在的配偶,另一个原因是,它们是一切生活必需资源的更直接的竞争者。
基因的表现型需要从其对整个世界的作用这一角度去思考。……基因的表现型是用以在下一代中撬动自身的工具。 基因决定了蛋白质序列,而后影响了X,进而影响了Y,又接着影响了Z,最终导致豌豆表面出现皱褶,或者说神经系统细胞接线。
推荐理由
道金斯在本书中总结道:“成功的基因的一个最突出的特性,就是它的无情的自私性。这种基因的自私性常常会导致个体的自私性…对整个物种来说,‘普遍的爱’和‘共同的利益’等在进化论上简直是毫无意义的概念。”这一观点也注定了此书一旦问世,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反响。诚然,面对自私基因的理论,批评者更多地会责怪本书所展示出过于“冷酷”的态度。
然而,《自私的基因》依然是一本充满想象力的佳作。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这本书是实实在在的认知科学,复制、变异和淘汰简单的三种机制可以演变出所有大千世界生命现象里的林林总总。对生物学,对生命感兴趣的你,一定不能错过。来声援道金斯的观点,或是与他“吵一架”吧!
《世间万物之精妙》
——自然哲学与物理原理
作者
[西班牙] 大卫•周
书籍简介
原子间聚集与离散的组合,成就了我们所观察到的大千世界的多样与变化。不论是细菌还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我们都使用相同的 DNA密码语言与20种蛋白质字母。
并非是某种文学比喻,现代宇宙学已经揭示了,我们都是由货真价实的星尘所组成。
《世间万物之精妙》是一本“致敬牛顿”的科学人文著作,作者大卫•周在书中将向你展示自微观粒子,到宏观宇宙,世间万物的复杂与精妙。
精彩片段
太阳日渐强烈的炙烤将蒸干海洋中的最后一滴水。
遥远大都市中的权贵剥夺了原本属于平民的土地,迫使其榨取土地上的每一寸矿产与财富;被胁迫的贫民破坏着大自然而又不能从中得到一丝收益。人类穷尽其极、竭泽而渔。
物理常数的相关性不仅体现在重原子的形成中,在其他方面很显。举例来讲:如若引力常数较现在略低,那么过快膨胀的宇宙将会只由稀薄的氧与気构成,难以形成星系。而如若引力常数较现在略高,那么在星系形成之前,宇宙就会再次收缩。
推荐理由
在这本科普书中,对物理学有着一定理解的你,将看到许多熟悉的词汇。从微观量子物理,到宇宙天文奥妙;从日常生活起居,到思维感官意识;大卫•周将复杂的物理学原理融入进通俗易懂的叙述中,让这本以科普为目的的书,充满了人文情怀。对世间万物的哲理性思考,往往甚能引起人类的共鸣,而这本书中,更有能让你感怀落泪的文笔。阅读此书,一起来探索“世间万物之精妙”吧!
光华er们每天经历着理科知识的洗礼
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过厌烦作业与课本
那么不妨 休息一下
沉浸在书本中 科学人文的世界里
更多地多感受下理科的美丽
相信会又一次让你提起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噢!
文案|于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