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而“爱国”绝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于平凡中见伟大,于奋斗中见真知。正如习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的希望:“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无论身处何地,励大志者都应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在奋斗中释放青春热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让我们走进励志篇的第二位同学:樊春英
樊春英,2017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曾获得2019学年国家奖学金、2017-2018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福慧奖学金等,多次被评为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求学之路上,樊春英同学不断拼搏,积极进取,书写了励志篇章。
樊春英在院长午餐会上发言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
“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而樊春英就是有着这样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进入大学后,一向懂事的樊春英为了减轻家中负担,通过勤工助学、专业实习和勤奋学习获得奖学金等方式实现了经济独立,用自己的汗水和劳动收获回报,不给父母增加压力。
在线上学习期间,家中没有无线网络这一问题一时难住了她。但她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征得邻居同意后,她开始使用共享网络上网课。为了避免因网络质量问题而错过老师的讲课内容,樊春英请同学录下直播课内容,再自己看视频学习;有时因为突然断网,线上测试没能完成,她也会积极和任课老师沟通,请求再次开放测试并认真完成;全村多次全天断网断电,为了完成当天的任务,樊春英甚至会跑去几公里外的亲戚家学习。面对线上学习纵有一些困难,她总是乐观面对,积极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家中上课,自然需要面对家中的各种繁琐的事务,父母不在家时,樊春英常常要在兼顾学习的同时帮父母打理好家务,但是这些看似可能影响学习的因素丝毫没有难倒她,她将一切都处理地井井有条。
乐观向上、从不向困难低头,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奋力拼搏、追求自己的诗与远方是樊春英选择的生活方式。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永远是正在走的路,以及路的方向,而不是出发的位置。“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之来处”,一时的困窘,只是一个人成功的试金石,终有一天,励志拼搏之人会扬起成功的风帆。
求真务实,不驰于空想
奋力拼搏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勤奋努力的态度让樊春英在学习上也取得了令人艳羡的成绩,对于学习经验和技巧,她分享到:“首先,我们应该高效利用课堂中学习的时间,争取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下课后及时向老师请教课上的疑惑之处。平时,我会积极主动地和同学讨论对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学得更扎实。并且我会及早完成作业,这样往往可以保证作业的质量,完善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复习时总结整理,也帮助我对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面对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樊春英保持着谦虚的态度和清醒的认识,不愿止步于此。“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科研事业,做一名毕生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学者”是她对未来的规划。而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樊春英有着“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步伐,她既看到光明前景,也懂得任重道远,求真务实;既憧憬美好未来,也不畏艰难,百炼成钢。
学习笔记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樊春英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了多样的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她真切地感受到了以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帮助到他人的满满幸福感。而在专业实践中,不但她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她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专业方向。
当被问及如何同时兼顾学习和社会实践时,樊春英回答说,“我所参与的社会实践多数是和专业学习相辅相成的。而对于部分耗费精力较多的实践工作,则会考虑在寒暑假或其他学业任务较轻的时候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时间分配让她将实践和学业安排得当、相互助益,她表示,大学生的本职工作自然是要把自己的专业学习做扎实,但是也应当考虑将部分时间放在有意义的实践工作中。大学生只有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坚持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在实践中磨砺自我,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作出贡献,才是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也正是因为坚信“行是知之始”,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她的每一步都走得沉稳踏实。
红色基因暑期实践
学业志愿者辅导讲课 科创实地采样
在采访的最后,樊春英讲到了自己的座右铭,愿与同学们共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钝鸟先飞,大器晚成”。樊春英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同学们诠释,只有不负当下,励志进取,勇攀高峰,才能不畏将来,厚积薄发,水到渠成。我们也应当向榜样靠齐,脚踏实地,承担青年之责任;不负韶华,展现青春之风采;勇敢追梦,贡献青春之力量。
文案|陈馨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