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航科普云 | 我 (们) 所关注的诺贝尔科学奖 (1)

发布时间:2020-05-25 浏览量:63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正值《光华书院科学传播两年行动计划》发布一周年之际,我们特辟“明航科普云”板块,一起来读一读由光华学子创作的科普作品,听一听创作背后的故事。

【文章背后的故事】

光华书院自建院初期,就坚持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上海科协大讲坛”活动,带着学生聆听权威解读每年的科学类诺贝尔奖。本文作者——书院首届学生赖宇琴正是三年来持续关注并参与该活动的书院诸多学子之一。

20191130日,“解读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活动在光华书院举办,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台长、研究员沈志强主持活动,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王斌作《宇宙浩瀚,求索不息》主题演讲,对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成果进行介绍。赖宇琴听了演讲后,便将自己的所闻所思所感写了下来。

中国科学院天文台台长、研究员沈志强寄语光华学子

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教授王斌寄语光华学子

华东师大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王焘寄语光华学子


【文章概要】

2019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天文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对于宇宙学的认知以及系外行星发现领域做出的颠覆性贡献。文章就本次诺奖热点话题展开,具体介绍宇宙学领域的发展简史,皮布尔斯在该领域的贡献和马约尔和奎洛兹在系外行星领域的发现,系外行星的探测手段和发展前景。


【文章原文】

【创作感想】

身为生物专业的学生,进行天体物理学知识的科普创作可谓是首次尝试。其实,科普完全可以“跨专业”——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