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联建,以美育人 |“青的果”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美育作品展举办

发布时间:2020-06-10 浏览量:205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创新区域化党建,加强校社、校企联建共建,探索高校美育育人路径,打造高标准、宽领域的美育育人平台,202069日,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党委与古美路街道党工委党建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与西区文化传媒公司美育共建签约仪式举行。同时,作为高校美育教育成果展——“青的果”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美育作品展也于当天开幕。古美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伟麟,西区文化传媒公司总经理张建华,华东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余佳、团委书记俞虹、光华书院党委书记赵旌旌等嘉宾出席。


搭建美育平台,推进协同育人

20194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教育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动美育协同创新,探索建设一批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地协同创新培养模式,逐步完善高校与文化宣传部门、文艺团体等协同育人机制。此次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与古美路街道、西区文化传媒公司校地、校企合共建联建是学校对教育部相关部署的落实,是以美育为切入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益探索和生动实践。

作为本次党建共建内容之一,双方以美育为抓手,整合资源增强美育合力,实现校内外美育资源联动共享,通过开展美育教学、实践等系列活动,为学生美育实践提供优质的文化艺术场地和教育资源,共同打造蕴涵校社特色且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光华书院还与古美艺术中心、蔡兵美术馆、昌硕文化中心达成共建共识,聘任知名书画家魏景山、吴超、蔡兵、梁进青担任书院美育校外导师,让收藏在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成为书院美育的丰厚资源。

本次“青的果”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美育作品展正是依托校社共建,让书院的美育成果在社区开花结果。本次展览从63日开展,全部展品来自光华书院艺术工作室师生的业余创作,展品涉及版画、水彩、招贴、书法4种艺术形式。其中,招贴、书法作品为光华书院艺术工作室师生在疫情期间的自发创作。以艺战疫,同学们通过艺术表现手段传递正能量,激发大家的爱国热情,为武汉加油、为抗疫助力,体现了光华学子的真情和匠心,更在实践中彰显了艺术服务社会的重要社会价值,形成了以美育促德育的育人效果。

形成美育特色,成立艺术工作室

20189月,《光华书院学生第二课堂养成教育培养方案》首次发布,将“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作为六大板块之一,致力于打造以美立德、以美启学、以美冶情、以美促创的美育氛围。

如今,光华书院第二课堂美育育人已成为书院的特色育人工作之一。书院依托辅导员专业优势,打造美育教育特色,开设光华书院艺术工作室、尹强美育工作室,进行第二课堂美育课程建设,加强艺术普及教育,开设《图形创意》《版画初体验》《漫步水彩》《工笔画是什么》等课程,帮助同学们在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和融入美的过程中磨练坚毅品格,学会理解与包容,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课程累计时长超过上百小时,覆盖超过200位书院学子,完成60余件艺术作品。为了更好延续第二课堂美育课程育人效果,鼓励更多的同学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书院还提供场地,在校内展出艺术工作室学生作品,并将学生作品打造为书院文创产品。学生的画作被广泛用于书院迎新礼包、书院日历等文创产品中。

此外,书院还推进艺术类学生社团建设,成立光音合唱团、华韵民乐团;举办多种类型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包括“走近国粹”文化体验活动、戏曲体验活动等,音乐会、歌手大赛、配音比赛等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也丰富着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在光华书院,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活动已成为同学们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五育并举,打造“美育+”育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明确地把德智体美劳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针对五育工作中,五“育”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育人合力的问题,光华书院力求建设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五育体系,形成育人课表和菜单。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五育课程全覆盖;以时间轴为主线,设计五育“课表”;打造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育人“菜单”。

为充分发挥美育在育人质量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开拓了“美育+”的育人模式,将美育引入思政实践,采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邀请艺术名人走进校园、走到学生身边讲述他们以美育人的故事,另一方面,依托生活社区、学生社团和社会企业等平台,为同学们提供丰富的美育课程、活动体系、丰厚的艺术资源、充足的实践机会,发挥艺术的社会价值,让科学与艺术之美浸润校园。在探索中,书院也形成了品牌育人项目——《光华·光华》校史剧,真正实践了以美育为抓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文案|孙瑛琦

图片|孙瑛琦 侯静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