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为帮助青年学生深刻领会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在实践中树立良好的个人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成长提高。2019年6月30日,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绽放青春风采 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小队一行17人来到了河南省栾川县开始了为期10天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调研。
实践正式开始前,4个实践小组就重渡沟管委会辖区内的村子基本情况进行了前期的资料收集和汇总,了解当地情况,以便后续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实践进行时
经过前期准备和分工后,7月1日上午各个实践小组正式开始了各自的工作,分别对街上村的主要街道进行走访,了解当地村容村貌并对一些村民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访谈首先从实践队居住的乡村宾馆“竹林人家”开始,同时也对附近超市和饭店经营情况进行调研。
7月1日下午开始,实践队兵分四路,分别前往重渡村、仓房村、北乡村和王坪村,受到了4个村的村干部们的热情接待。四个小组分别与10余位驻村干部进行座谈,了解了四个村的基本情况、特色产业、脱贫攻坚成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对脱贫攻坚先进人物进行了入户访谈,了解到先进人物的脱贫之路,目前四个实践小组已对30余位各领域先进人物进行访谈。
实践队还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的特色产业。由于当地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大多依托于旅游业,因此当地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家庭宾馆”,此外,各村还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如休闲农业、特色种植业、土鸡养殖业、服装加工业等。此外,在各村的调研中,实践队充分感受到党建+旅游的发展模式,感受到了党员的先进性,在各项产业的发展中党员干部都冲锋在前,带头尝试,促进了各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序开展。
两天的调研丰富了我院学生的阅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同学们对国情、民情的了解更加深刻,极大地增强了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队员们的实践感悟吧!
在与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他们对党的信任和对国家政策的由衷感谢。在政策的帮扶下,使他们更加坚定了脱贫的决心以及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吃苦耐劳精神。享受着各种优惠政策的他们,深知脱贫更要靠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这种精神也感染了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中,都应该时刻不忘奋斗的重要性,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更好的明天。
——冯柯嘉
我们在王坪村跟着村干部实地走访考察后发现,不管是村民还是干部,都在为村子的发展,自己的生活努力,充满干劲。王坪村在村干部们的带领下不断实践,他们想要脱贫不是口号而已。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虽然学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却很少有接触社会的机会。在这次调研中,我们与农户同吃、同住,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疾苦,也分享着他们脱贫致富的喜悦,对我国国情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林璐
和家庭旅店老板,村干部们访谈后,我深刻意识到党和国家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视。政府出台政策,给村民们相应补贴让他们能够更好发展村内产业。党员干部带头工作给村民做出示范,指引村民往好的方向发展的精神也深深感动了我。我深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之路并不平坦,但党和国家最大限度给予村民帮助,上下齐心,共谋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张倩
走进重渡沟——十里画屏 梦里水乡
阳光明晃晃地洒落在午后的梦里
穿过林间瀑布莹白色的水珠
竹林叶子在暖风下摩挲
民居褐瓦,余音悠悠
这原始丛林似的葳蕤蓊郁
只教人茫然不知身何处
惊叹水色天光共蔚蓝
这里——河南洛阳重渡沟
一个遗忘在过往经年里的家园
一个隐藏大自然回响的画廊
一个梦被重新唤醒的地方
或许那是1998年的春天
曲折盘旋的公路觅得了这片良土
“回乡那年,正是它起步发展的开端。”
崭新的绿茶叶在杯里沉浮漂悬
副书记略显疲惫的眉角
忽然有了二十年前的少年模样
从第一代不甚坚稳的土胚房
到第五代精良设计的黑瓦白墙
那一辈的重渡村村民
用汗水与辛勤交合着梦想
于是这一片澄澈天空下的阴凉
不再被埋葬
若仲夏苦夜短
不妨相约重渡沟
悟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只是风
——李一歌
文案|林祉恒
图片|栾川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