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随后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党领导组织下迅速打响。待到春暖花开,疫情终于得到有效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时,希望广大青年“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青春,总会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其实无论是第一时间冲向前线的医护人员和社区志愿者,还是积极给长辈亲朋科普防疫知识,线上组织义务家教的学生,都在用行动书写着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构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青春防线,传递着爱的关怀与必胜的信心。
光华书院2017级生物专业的赖宇琴同学在疫情期间留在了学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她也在为抗击疫情默默贡献自己的青年力量。赖宇琴说,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上冯秀军教授有一段话对她触动很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不论你想或者不想,我们的使命和任务,它就在那……相比起奋战疫情一线的英雄们,我们所做的事情可能微乎其微,但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努力,构筑起青春防疫长城,彰显新时代青年的力量。”
(一)留校联络员,助力战“疫”
赖宇琴是光华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的党员。成为一名党员之后,她努力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留校时间里,她成为留校联络员,并主动请缨担任光华书院留校学生负责人。每天及时关注并传达后勤保障部和学校老师发布的一些疫情防控期间的通知,每周为留校学生领取分发口罩、食物等防疫物资,同时也密切联系同宿舍楼的女生,关心、疏导同学中一些因为疫情隔离产生的郁闷焦虑情绪。作为留校学生,她表示自己也是切身感受到后勤保障部的叔叔阿姨们的爱岗敬业和人文关怀,所以也希望尽己所能传递爱与必胜的信念!
(二)科普小写手,助力战“疫”
光华书院党委副书记涂皘指导的科普公益社团——科学明航会的党员师生在疫情期间发挥专业特长,撰写了系列科普文章。其中,科学明航会集体创作的《细菌和病毒谁更厉害》《如何与细菌和病毒战斗》《病菌如何从动物传染到人类》等三篇文章2月初通过“少年儿童出版社十万个为什么”微信公众号推送,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并在4月的《十万个为什么(发现版)》杂志发表;赖宇琴撰写的科普文章《疫苗研发:一场永不停歇的“军备竞赛”》《抓住新型冠状病毒狡猾的“尾巴”》在今年5月的《中学科技》杂志“科学在线”栏目刊发。系列科普文章向公众普及细菌和病毒的科学知识,厘清公众认识误区,消除不必要的恐慌,为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发挥高校服务社会功能贡献绵薄之力。
阳春三月,在得知将在线上开学后,大家都表示想念校园春景。赖宇琴积极响应“宅家学习不能停,生物党员伴你行”活动,开展云逛校园,校园春色探寻直播活动,为大家科普讲解一些校园花木知识,彰显生科学子眼里具有专业特色的春天——每一处花木各自好听的名字和特点。
(三)寄物志愿者,助人为乐
在同学不能返校的情况下,赖宇琴同志迅速加入了帮助同学代取物品代寄快递的志愿工作当中。在书院开展“光速递”活动之前,赖宇琴就在做帮同学做取物、寄物的工作。随着寄物需求的增加,书院开展“光速递”活动后,赖宇琴与其他留校同学,协助书院老师有序开展寄物活动,帮助很多同学寄送书本、证书、生活必需品等。赖宇琴一边上网课,一边利用空余时间参加志愿活动,她说希望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此次疫情,让我们看到灾难面前没有局外人。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再只是倡导中的口号。赖宇琴说,经历这样一段“难熬”的隔离时光,她对疫情下的党的领导与个人命运、民族命运等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疫情防控期间,她看到华师大青年勇于担当,不畏艰险的一面,看到了学院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在此次疫情中用自己所学尽己所能支援疫区,赖宇琴表示自己对于“少年强则国强”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希望自己今后能有更多机会地投入到志愿服务和科普宣传活动中去,承担起一位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一切,奋斗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