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上午,光华书院党委组织教师党员学习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党员们围绕深入学习全会精神,立足自身岗位工作,作了交流发言。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于2020年6月23日召开第九次全体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会议首先深度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上海时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提出要把握人民城市的根本属性,以高质量发展打牢人民城市物质基础,要以大民生视野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会议还提出,建设人民城市,关键在党。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民城市建设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城市工作格局。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不懈奋斗,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奋力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共同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学习体会:
通过对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精神和“四史”的学习,我认识到,上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尽管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有着“远东第一大都市”的称号,但同时也是“冒险家的乐园”,可以说整个城市建设是为资本家服务的,城市一边是纸醉金迷,一边是饿殍遍野,也是整个旧中国畸形发展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心系人民,整个城市缩小贫富差距,新建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新建工人新村,改造棚户区,整个城市负重前行,同时为国家创造大量效益。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整个城市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党的领导下,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口号指引下,整个城市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和科创的中心,成为万众瞩目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在都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尊重民意,群策群力,博采众家之长。交通便捷、医疗便利、教育公平、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高。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要想城市建设发展得更好,要始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美好。
光华书院教师党员—徐祥桂
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以人与城市为核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的主体地位、发展要求、作用发挥贯穿于城市工作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色文化一直是这个城市的底色,上海既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现代的国际化大都市,城市潜力巨大,作为这个城市的一员,在享受这个城市带来的资源和机遇的同时,更要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人民城市人民建”重要理念,牢记使命,传承优秀传统,立足自身岗位,担当作为、建功立业,为城市的美好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光华书院教师党员—褚娇娇
上海这座城市亲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新中国的崛起、改革开放的腾飞和社会主义的发展。这次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谱写新时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见》,更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的殷切期望和要求,充分体现了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上海城市建设者,我们要认真学习“四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根植于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光华书院教师党员—史琳
十一届市委九次全会提出要以软实力提升彰显人民城市的精神品格,大力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不断彰显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好地延续城市文脉、保留城市记忆。上海作为一座有着红色传统的城市,蕴藏丰富的四史资源,有着开展四史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四史”蕴藏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艰辛探索,不断学习并牢记四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白初心和使命的意义,更好地理解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更好地了解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初心薪火相传。作为一名教师党员,育人是我们的使命,我将深入学习四史精神,挖掘红色资源,向学生讲好四史要义,增强青年学子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激励广大青年学子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共同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贡献青春力量。
光华书院教师党员—孙瑛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