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黔方”教育扶贫暨苗族文化调研项目(四)

发布时间:2019-07-22 浏览量:40

七月的贵州,没有一点进入盛夏的觉悟,阳光躲进了厚厚的云层里,只有淅淅沥沥的雨尚未停歇。浓浓的雨雾萦绕着这座小村庄,仿佛是化不开的思绪,一点一点弥漫在每个人的心间。我们渴望太阳,很久了;这座山村渴望太阳,也很久了。

即使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依旧不能阻止我们调研的步伐。天空刚刚褪去黑色,还残留着黑夜的朦胧,我们的调研小队就已经起床洗漱,踏着晨露,开始了三天的调研之旅。




711日腊望村

我们与第一书记、小学校长开展了一次针对该地区扶贫工作的座谈会,尤其是对于该地教育、医疗、住房方面都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们还走访了几户村民,向家里的老人、孩子询问相关情况,对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对于教育扶贫中的学生辍学劝返、资金补助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712日大坪村

第一小组采访了大坪村的几户人家,其中一户有四个孩子的家庭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家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和孩子们在家,家庭条件很艰苦,但是母亲的那句我们借钱也一定会供他们读大学的,读了书,他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光明令队员们动容。

第二小组同学也同样进行了入户采访。张老师是同学们采访的一个男孩的小学班主任,虽然男孩已经升入中学,但张老师依旧很热心地关心着他的学业情况,并提出了很多指导性的建议。

  

713日腊望村

第三天的调研中,队员们采访到一户有七个孩子的家庭。虽然家中孩子众多,生活压力巨大,但他们还是非常重视教育,没有放弃孩子的学习,家里有一个辍学的孩子也在扶贫干部的劝说之下准备返校读书。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在外打工父母的思念深深触动了我们。

  

成员感想

杨婷:我们在凤山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进行了入户调研。今天去的几户人家,家长文化水平都不高,但其中一户人家家里五个兄弟姐妹都很争气,也很成熟,获得的奖状贴了满满一屋子,知道自己应该好好努力考上大学。父母提供的家庭氛围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孩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和觉悟。

何婧:凤山村的第一书记悉心解答了我们关于教育、医疗、用水等方面的问题,还带领我们踏过崎岖不平的山路,深入走访了两户贫困户。在座谈中我们得知:村干部工作十分辛苦,常常黑加白,五加二,忙到无暇顾及家庭,他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奋斗在脱贫前线,为这场攻坚战筑起坚固的堡垒,值得我们学习。

杜宇涵:今天上午在大坪村进行扶贫调研时,我们小组采访了一位初一的男生杨杰,他的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他便同妹妹和自己的奶奶在家生活。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虽然有些害羞,但他依然流露出了一种成熟和稳重,这大概也是因为他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子汉,从小便肩负了太多重任的原因吧。当谈到自己未来的学业时,杨杰的眼里满是憧憬,小心翼翼地问着考上高中和大学需要多少分,也暗暗担心着读大学是否会花家里太多的钱。让这里的孩子们意识到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意识到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并不是那样遥不可及,或许才是实现脱贫的根本途径,或许才是我们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吧。

姜云忠:缺乏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我们拥有一双看到知识会发光的眼睛;没有充足的师资,但我们遇到未知有观察和自学的能力;没有任何课外辅导班来培养爱好,但在学校我们可以过着纯真快乐的童年尽管这里的条件非常艰苦,但在孩子们脸上总能看到那许久未见的笑容,听到孩子们玩耍的欢声笑语,这,就是大坪小学的学生。在这里,我既是支教老师,又是孩子们的朋友。感谢相遇,我们一起成长,fight

  

教育扶贫是彻底稳定脱贫的重要推手。教育扶贫,既要提高贫困地区贫困劳动者的基本素质,也要推动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正如水桶效应那样 ,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就是扶贫攻坚战中的最短板,扶贫攻坚就是要克服教育这块短板

  

图片|“梦在黔方小组成员

文案|覃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