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讲堂之从《中国诗词大会》看古诗词的电视传播

发布时间:2017-12-20 浏览量:133

201712181500,光华讲堂之中国传统文化赏析第五讲--《中国诗词大会与古诗词的电视传播》在闵行第三教学楼220教室成功举办,古籍研究所副所长方笑一老师主讲了此堂课。

方笑一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三季的制作过程中,负责了第13季上海赛区选手的选拔、1-3季的命题和审题工作以及第23季录制现场学术顾问和最后审片工作。他从自己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幕后工作经历开始讲起,随后谈了自己对《中国诗词大会》成功之道的思考。他认为主要有三点:首先,《中国诗词大会》坚持了高雅的文化品位。古代诗词具有四个特点:丰富的情感表达,精致的语言形式,深厚的人文内涵,含有多样的文人意趣。这四个特点决定了古代诗词一种高雅的文化形式。其次,是对诗词的处理方式。《中国诗词大会》坚持以诗词本身为核心,从挖掘诗词文本的意义以及诗词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着眼,并寻找诗词与当下生活以及电视观众的契合点。然后,是对诗词的“三不”:不神化,不矮化,不异化。没有过度的渲染作者的感情,也没有穿凿附会的解释诗词本身,对当下拿生活的对接注意分寸,在播出之后也没有受到网络的低俗恶搞。

方老师归纳节目风格有四个特点:第一,高雅而不高冷,第二,与观众的兴趣对接,第三,命题的严谨态度。第四,嘉宾本身的影响力和粉丝群。并由此谈了一些对古诗词传播的看法,认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诗词热已经逐渐兴起,而诗词制作要了解观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诗词传播方式才能起到更好的推广作用。

在互动环节,有同学问到理工科同学应不应该花时间去背诗词。方老师回应,诗词还是应该背的,“诗词如果只是看一遍的话,那只是平面的”,如果背下来的话,不论内心之中,还是谈吐于外,都会有不同。在写文章时用上一句,或在公共场所脱口而出,这并不是炫耀自己的知识,这是一种文化的底蕴与内涵。

《中国诗词大会》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和影响面,而它的传播方式也值得研究。本堂课让同学们了解到古诗词传播方面的知识,了解到台前幕后的一些环节和故事,并对即将播出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有了热切的期待。

至此,本学期的《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程五堂课全部结束,每一堂精彩的课程都让同学享受到诗词、书法的美与乐趣,并由此诞生了古诗词小组,亦诵亦书。期待更多的同学加入古诗词小组,书写出自己的心情。书香光华,诗词宜家。

图|陆静怡   文|马兴   编辑|光华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