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回顾|刘拥华:《与社会学同游》

发布时间:2023-05-29 浏览量:12

       4月28日与5月24日,社会发展学院的刘拥华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两场《与社会学同游》导读活动。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读经验,对书中的主要观点进行阐述,引导同学们思考当今的社会现象以及人如何更好地身处社会之中,激发了同学们对本书的兴趣。


导读内容

       《与社会学同游》是美国社会学家彼得·伯格的代表作之一,此书是社会学入门必读。不同于死板、枯燥的社会学教材,伯格以其缜密的思想、清新平实的文笔和别具一格的视角,从个人消遣、意识形式等角度为我们重新解读了社会学内涵及其学科特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理解的、批判的、怀疑的而又富有人文关怀的社会学,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社会学、社会学家和个人等社会要素的反思。


活动过程

       活动伊始,刘拥华老师让同学们就自己的专业学习经验,谈谈对本书以及社会现象的感想,同学们踊跃发言,表示要从互动中找到自我,不能轻易崇拜权威,也要谨慎从数字中认识人。在讨论过程中同学们还提出应当具备被讨厌的勇气,在社会压力之下学会松弛之道。

       面对同学们对于数字化社会带来的自我价值缺失问题,刘老师则指出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一种终身的事业,在消费主义普遍盛行的当下更显可贵。通过阅读可以返回自身,知道什么是对的,思考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从而丰富内在的世界,应对网络冲击下的价值迷失。

       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讨论,刘老师逐渐引入书中对社会学的阐述:社会学是一个人文学科,即了解个体,关心每个人的遭遇和处境,而非单一的数字。老师介绍社会学的母题是表示怀疑,对粉饰太平的东西始终保持怀疑态度,关注如何营造一个让弱者活得更有尊严、有价值的社会。


活动小结

       读书是一场修行,决定人生的高度和厚度。刘拥华老师打破以往的阅读内容分享,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贴近同学心灵,带来了一场独具匠心的书籍导读活动,引导同学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应当更加具有爱人之心,通过爱别人获得爱自己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感悟人文主义的魅力。最后,老师呼吁大家从社会学的角度思考个人与环境,在更强的人文包容中看待社会。


活动感悟

       本次读书会收获颇丰。刘老师首先介绍了在当今消费主义时代下,人们越来越追求短时的刺激,通过阅读来丰富内心世界、反思自身不足是极其珍贵的。当内在足够丰富、坚定时,我们才不会轻易被外界动摇。此外,刘老师还通过介绍《与社会学同游》中的部分内容,阐明学习社会学能够让自己从社会层面看待个体的生命历程,培养对弱者的人文关怀。与周边的人感同身受并真诚地希望他人好,才是真正地爱自己。读书是与作者对话,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照看自己的灵魂、保守自己的心。

——22级社会学类 钟雯妍

        首先,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世界里依旧热爱读书,是刘老师在一开始就发出的呼吁。不仅限于近日世界读书日的噱头和形式,我们需要能够使自己丰盈的永恒映像。

从阅读到阅读社会学,《与社会学同游》这本书中提及到社会学的母题之一就是“揭露真相,怀疑的艺术”。怀疑社会上那些曾被忽视的现象,探求更深层次的社会性因子,并进行反思、提问。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像刘老师一样,对这个社会的建构保持怀疑。身份与地位大多是由社会所建构的,只有当我们解构之后才可以真正地以自我为中心,回到书本中谦虚地翻页。这也是让我最受益颇深之处。

——22级社会学类 陈玲

       “人生如戏,要能进的去,也能要出的来。”这是本次读书活动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话。如果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耐下心来阅读经典还有什么意义的话,这种意义或许不是期待通过阅读来走向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更不是为了人前显摆的知识优越感。恰恰相反,对话经典正是要摆脱这种随波逐流的成功主义妄念,并培养起一种当繁华落尽时我们依然能够直面现实的心智品质,这是韦伯式的清明思想与强健精神悖论共存的状态。一方面,我们要在阅读中,锻炼自己的头脑,意识到社会结构加诸于个体之上的种种约束,并坦然接受自我的渺小;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强健的意志积极建构起超越于外在既定结构的、属于内在自我的生活意义,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由。

——21级政治学硕士 胡沛验


图文| 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