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在交通管理中应用的实证调研

发布时间:2021-02-27 浏览量:281

01

背景介绍

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国家对交通管理的要求也趋于智能化,人脸识别技术因其时效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在交通管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人脸识别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创建和谐交通环境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目前人脸识别技术给道路交通管理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着信息化成本增高、个人隐私泄露、地区普及程度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

为深入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在当前交通管理中的应用现状,2021年寒假期间,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人脸识别在交通管理中的实证调研”寒假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查阅相关新闻资料、问卷调查以及采访安徽省宿州市、辽宁省本溪市、上海市、河南省平顶山市等多地的一线交警等形式来调研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在各省市道路交通管理上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制宣传手册、新闻稿、拍摄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推进人脸识别技术在交通管理方面的普及工作,并且从人脸识别的应用中探索中国未来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潜力,促进数字中国的建设。


02

实践部分

团队首先通过线上发放问卷对群众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在道路管理中的应用的了解程度进行初步调查。线上问卷收集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省份地区的群众对于人脸识别技术以及其在交通管理方面应用的了解程度、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的情况、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应用目前主要遇到的问题等信息。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311份,覆盖范围广。受访人主要为18~28岁的青年群体,多为在校学生,且主要分布在上海,安徽和江苏三地。

总体来看,在全国范围内,66.91%的受访者了解所在地区所使用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其中,有54.22%的受访者认定针对行人的技术应用使用率最高。受访者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程度普遍较高。群众对于技术应用的了解程度较为深刻。

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地区的受访者基本都认定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有减少违章行为并降低处罚难度的效果,其中针对行人的效果略弱,认为违章行为显著减少的比率仅26.6%,而针对司机的效果较强,认为违章行为显著减少的比率为48.77%

在应用地区,群众对识别技术的隐私性和准确性有一定的担忧;但技术本身的误判率较低,隐私暴露率基本为零。对于技术安装的路段、能曝光的信息,群众普遍认定需要有一定的管控和公示。而未应用地区认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有较大的必要性,且对于隐私问题更为关注。


实地采访

01 安徽省宿州市

人脸识别技术在宿州市具有较高的普及度和良好的接受度。近年来,宿州市相关部门多次开展深化道路交通秩序整治提升行动,有关单位综合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在三年内新建11套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和21处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抓拍系统。以此建立了完善高效的动态与“发现问题、动态及时处置”的整改机制,深入推进“交通信号灯配时智能化”和“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化”的“两化”工作,为文明创建提供了强力支撑。

宿州市相关部门表示也会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由于疫情原因,大部分市民会佩戴口罩出行;雨天与雾天也会影响人脸识别执法的准确率。但是有关部门也强调了人脸识别只是辅助执法手段不具备执法权。所以人脸识别的判断结果最终会交由人工进行确认。相关部门会一直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执法,市民可不必过度担心误判的存在。

宿州市相关部门认为,人脸识别的应用是建设数字中国的具体体现。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在我国不断地加速推进,执法系统也需要快速迭代升级,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提高市民生活的安全系数与生活满意度。


02 辽宁省本溪市

人脸识别在辽宁本溪应用于交通管制上主要有三方面:交通违法的处理、交通事故的处理以及交管的车驾管业务办理。人脸识别技术在该市交通管制上应用最广泛的则是交管的车驾管业务办理,凡是有关证件、号牌的办理与身份证件核实都会纳入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中。人脸识别技术在交通管制中的应用有效弥补了该市警员人眼目测辨别存在的不足,同时为非现场处罚提供了充分的影像资料辅助处理,因此提高了办案的精准度,加大了执法的透明度,使得交通管制的工作程序更加高效科学。

本溪市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该市误判的情况非常罕见。该市在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已经有效解决了保护公民个人隐私、提前公布相关的点位,按法律的做法安装设备等相关问题。

同时本溪市相关负责人认为,科技化是交通安全管理的一个必然的趋势,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得越广泛越深入,越会解放人力,减少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更加环保、促进经济发展,对建设数字中国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

辽宁省本溪市采访合影


03 上海市

上海市最初是出于治安、人口统计等原因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而在交通管制中的应用主要是检测是否有行人闯红灯行为,并且仍在试点阶段,尚未投入大范围的使用。相关负责人表示,人脸识别技术的准确度较高,且市民收到得到的罚单都会通过二次人工审核才发出,进一步提升了准确率。人脸识别监管目前仍较为宽松,更多依靠群众的自我道德约束来减少行人的交通违章行为。虽然目前对于行人、非机动车管理的主要方式仍是交警在路口巡查,但有关部门也表达出对于在未来有更好的方法将行人、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纳入常态化管理的期望。

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科技在交通管制中被应用,对于建设智慧城市有着积极的意义。而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城市变得更易于被感知,城市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城市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渗透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中。例如,上海交警app平台是交通类app的典例,它是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推出的手机客户端,缴纳罚款、快速移车等功能一应俱全、一网通办。这便是“数字中国”战略推进的一个例证。


04 河南省平顶山市

由于平顶山市人脸识别技术尚未成型以及技术使用的培训不足,导致人脸识别技术尚未应用于该市的交通管制中。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解决交通管制中的问题,不仅需要群众意识的提高,而且引入人脸识别技术来进行辅助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于未来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建设,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因此在交通中引入人脸识别技术也是十分迫切的。

河南省平顶山市采访合影



宣传手册普及大众认知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小组不仅希望对人脸识别技术在交通管制方面的应用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也希望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科学、全面地了解人脸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在交通管制方面的应用;在加强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之外,介绍大数据等科学技术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普及。因此,我们向群众发放了小组制作的宣传手册,让大家对数字中国建设有更多的了解和展望。

宣传手册封面图


结语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及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迅猛增长,行人和非机动车管理规范化,道路建设步伐加快,导致交通管理现状和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在此情况下,如何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减少交通事故、打击犯罪分子、提高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水平成为了当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而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大数据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和普及,对于解决当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对于智慧城市和数字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光华书院“人脸识别技术在道路交通管理上的应用调查”寒假社会实践团队从深入群众和一线的视角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交通管理创新举措的作用,并在亲身采访中认识到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当前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

除此以外,社会实践小组成员也积极地投身到人脸识别技术的普及工作中,帮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科学、全面地认识和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及其在交通管理方面的应用,同时帮助群众增加对于智慧城市和数字中国发展现状的了解程度,并且从人脸识别的应用中探索中国未来发展的数字化、信息化潜力,促进数字中国的建设,展现了光华青年用科学知识反哺家乡建设、用科学技术助力祖国发展的使命与担当。


文案 | 顾婷婷 齐安妮 周迎 征鸣